中播俱乐部  ┆  在线课程  ┆  中播商城
走进中传中播,助你梦想成真!中播欢迎您! 学习热线:010-65768599  18610049974  QQ1211690350  微信:zczboo 中播俱乐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播音资格 > 考试指南

中播网:主持人在节目当中的个性化打造(3)

时间:2011-06-05 23:13:49来源:中播网 作者:中播网 点击:

第三是对受众认知特点的把握。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认知普遍具有一种渐进与累积的发展倾向,并再现出主动与被动的双重特性。其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受众收看电视是一种主动选择性行为,对主持人形象的理解、解释与记忆也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而且每个个体受众都是各取所需地、充分调动自身经验系统,寻找与主持人形象的相符之处,从而创造成自身对主持人形象的重建。其被动性则“是指受者认知来源和认知范围的局限性。……媒介在使人们的感官延伸的同时,也将‘我们头脑中的图像’的构成权授予了媒介”。由于受众对传媒的认知必定带有传媒的若干价值理念。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认知,既随着自身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呈现出一定的渐进性,又因为受到传媒价值理念的长期熏陶而表现出相当的累积性。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受众与主持人之间的双向引导关系。因此,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认知,实现在传受双方努力趋于一致、并永远在为达成一致而进行的动态调整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受众认同即为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第四是对受众接受心理的把握任何传播活动只有被受众接受并在受众中产生一定的效果,传播过程才算完整。而受众作为社会群体的人,是具有一定的心理和生理机制的。因此,传播活动首先必须作用于人的心理,以心理为中介,才能产生效果。研究表明,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具有求新心理、求近心理、求知心理、求情心理等主要特征。主持人形象就必须满足受众心理需求,了解和把握受众心理,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同。
3.2  受众认同是主人形象塑造的最终目的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主持人形象意义和价值只有通过受众接受的过程才能表现出来。受众对主持人形象塑造的认同,即主持人形象塑造过程中体现的目标、价值与受众自身的目标、价值的一致关系。这种一致关系的形成就是主持人形象塑造的终极目标。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认同是体现在传受双方努力趋于一致、并永远在为达成一致而进行的动态调整之中。因此,对受众认同的理解包含有以下几点:
1受众认同不等于迎合,受众在参与认知活动的过程中,记忆库里不存在有关信息,那么信息加工就会受到阻碍。当受众在对主持人形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毫不具备这方面的认知经验,受众就会难以接受这种主持人形象。此时要么受众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顺应主持人对其的引导,要么主持人重塑主持人形象同化于受众原有的认知结构,受众此时即会产生认同感。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认同并非迎合。就受众来说,在以“靶子论”传播理念盛行的过去,受众被视为一打即中弹的“靶子”,受众对传媒的膜拜使之无意且无力提出与传媒相左的观念,受众的主体意识很难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受众表现出一种对媒体无意识地迎合。大众传播发展到今天,受众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受众是上帝”的口号己被众多媒体所认同。在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媒体己意识到谁拥有受众,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正是在这种策动下,有些媒体主持人甚至以社会责任感与先进文化导向的传播理念于不顾,一味地迎合受众,不惜以打情骂俏的媚俗风格,来满足个别受众的猎奇心理,其结果却造成了主持人形象的悲哀和自我毁灭。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两者都有背于认同的本意,任何一方的妥协都意味着对自身目标与价值的放弃或背叛,因一方放弃而达成的“一致”是虚伪而不稳定的,依此塑造的主持人形象难以长久。
2受众认同的表现形式认同的表现形式大致概括为积极认同与消极认同两个方面。从受众的角度分析,积极认同的受众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他们不单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是进入了传播的全过程。首先,他们对主持人形象进行有选择的理解、记忆和判断,对于与自己目标价值一致的形象表示肯定,对于与自己目标价值不一致的形象表示否定,并主动参与到信息的反馈当中,与主持人进行沟通、交流,互换。在信息的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传受双方对主持人形象要求及评判标准一致性的目标价值体系。与之相对,消极认同的受众往往表现出极大的被动性。他们往往未参与到传播的全过程,接受单向的、直接的传播方式,从而忽视自身的能动性以及对传者的反向作用,无法对传者产生影响,使认同的一致关系难以达成。对与主持人来说,积极认同是在形象塑造中尽可能对受众的意见建议作出回应,这种回应既可以是主持人对形象的调节与改进,以期更符合受众的需求和认知习惯,也可以是在形象方面对受众的解释或引导,让受众感到反馈的价值。消极认同则是对受众不同意见的置之不理或不屑一顾,忽视受众在主持人形象塑造中的积极作用,过分强调传者对受众的引导,久而久之便会使受众丧失参与的主动性,最终影响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一致关系。
3受众认同与主持人形象塑造随传受关系的互动而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受众与主持人的互动关系为受众认同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受众对于主持人每一次循环互动的过程,都是传受关系螺旋式上升的进步过程,受众的认知能力在传媒引导下得到提升,认知经验不断丰富,主持人形象因受众反馈信息而不断得到重塑与完善。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认知范围随着受众水平的提高而拓展,而受众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主持人形象塑造的发展动力。在这种互动基础上,受众认同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渐进式进步,受众与主持人形象塑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趋向目标与价值的一致。
3.3  受众变化是主持人形象塑造的现实指导受众变化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是受众自身的变化、传媒受众观的改变、以及受众接受环境的改变。受众自身的变化:这是由于受众自身的年龄、经历、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状况等无时无刻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传媒受众观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的“魔弹论”认为,受众接受信息是被动的、毫无反抗的。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可以毫无阻拦地把信息注入受众的头脑。随着大众传播的研究从“魔弹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宏观效果论”的不断深入,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的地位逐渐由“传者为中心”向“受者为中心”转变,受众不仅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取信息,甚至还成为主动地报道和信息发布者。“国外传播学者在讨论受众位置时,有人用了一个有关‘房屋’的比喻,大意是说‘居住房东的房屋的我们,可以把房屋变为我们的空间’,住房子的是我们,而不是房东。”显然,当今受众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媒体本身往往依赖与受众的互动才能存在和得以实现传播目的。受众接受环境的改变:以我国来说,过去,传媒的种类相对匾乏,受众对媒介的权威性、可信性表现出明显的膜拜,除了接受之外,没有更多的选择。对于二十年前,大家也许还清晰地记得,一些港台甚至是海外剧,如《霍元甲》、《排球女将》的播放甚至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就连当今琼瑶笔下红极一时的《环珠格格》恐怕也难以造成如此的轰动。这一阶段由于媒介运行机制相对特殊,受众对媒介的权威性、可信性表现出明显的膜拜,对主持人形象的期待也表现为权威、可信、端庄、大方的形象。随着电子媒介数量的增加和多元化的发展,受众不再限于单一的信息接受渠道和娱乐方式,而是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口味的主持人形象,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正大综艺》等节目主持人频频更换,可依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许多主持人纷纷感慨“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的压力很大”。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并不代表中传中播的主场,请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关于本站版权声明中播论坛常见问题来校指南